貧血,中醫稱為血虛,是臨床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。引起血虛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:一是先天不足,二是后天失養。后天失養主要為飲食不節,損傷脾胃。血虛者小兒常見,尤以女性最多。這和現代人喜吃辛辣、刺激,以及煎炸食品,早晨不吃早飯損傷脾胃有很大的關系。另外,各種創傷、出血性疾病、消耗性疾病等也可引起血虛。
中醫認為,氣為血之率,血為氣之母,所以,補血應強調補氣,所謂補氣能生血即指此而言。
單味中藥也補血
1.熟地30g,水煎服,每天一次,連服5~7天。有補氣血、滋腎水、益神明的作用。《本草綱目》講:“填骨髓、長肌肉、生精血、補五臟內傷不足、通血脈、利耳目、黑須發、男子五勞七傷、女子傷中崩漏、經候不調、胎產百病。”
2.當歸20g,水煎服,每天一次,連服5~7天。有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的作用。因其味甘而重,故專能補血;其氣輕而辛,故又能活血,補中有動,行中有補。
3.首烏18g,水煎服,每天一次,連服5~7天。有補肝腎、益精血、澀精止遺的作用,為滋補良藥。
4.阿膠32g,烊化服,每天一次,連服5~7天。有補血滋陰、止血安胎的作用,為“養血潤燥,養肺除熱要劑。”久服可輕身益氣。
5.雞血藤30g,水煎服,每天一次,連服5~7天。有補血活血、祛淤生新、舒筋脈、去風濕的作用。對體虛血少,血不養筋而經絡不舒之癥最為相宜,尤以老人婦女更為合適。
選用成藥巧補血
復方阿膠漿
有養血滋陰、補中益氣的作用。適用于久病體虛、血虧陰傷、目暗不明、食欲不振以及年老體弱、長期接觸化學藥品的人群。服用方法為每次一支,每天三次。
當歸養血膏
有養血益氣、活血調經的作用。適用于血虛血虧兼有血淤氣虛所致的眩暈乏力、心悸神疲、肌肉消瘦、月經不調等。服用方法為每次15g,每天兩次。
歸芍地黃丸
有補血滋陰的作用。適用于血虧陰虛導致的頭昏眼花、失眠多夢、潮熱盜汗等癥。服用方法為每次一丸,每天兩次。
健脾生血顆粒
有補脾生血的作用。適用于氣血兩虛、脾胃不足所導致的面色萎黃、吃飯不香、腹脹脘悶、大便不調、煩躁多汗、倦怠乏力以及小兒脾胃虛弱及心脾兩虛型貧血:成人氣血兩虛型貧血。服用方法為每次一包,每天三次。
四物合劑
有養血活血的作用。適用于血虛兼淤所致的小腹脹痛、月經有淤塊者。服用方法為每次15ml~20ml,每天三次。以上成藥均連服5~7天。 |